当前,全党上下正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那么,如何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触动灵魂、深入扎实地推进?笔者认为,其前提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这对于搞好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决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列宁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也说过:“要在全党批判各种否定、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毛泽东同志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尤其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从表面上看来自那些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但实际上他们所进行的一切精神探索和精神创造,都来自人民群众的丰富社会实践,都不过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抽象反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邓小平同志高度赞扬农民的首创精神,倡导向人民群众学习。他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他还说:“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江泽民同志也说过:“各级干部都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恭恭敬敬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人民群众的优良品质和优良作风”。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相一致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因此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是一致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要依靠群众又要领导群众前进的观点。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高到高级的程度”.同时,他还提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群众观点的核心。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广大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邓小平同志强调:“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胡锦涛同志则提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这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事实上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党的历史文献中,最早提出“群众路线”概念是在1928年底。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的思想。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章报告时,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明确表述,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最高准绳和最终归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丝毫的特殊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全部依据。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从来都是充分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所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我们党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党最丰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只有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领导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因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
总之,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胜利之本。只有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性和主动权,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我们的全部工作始终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来源:齐鲁网20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