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发布第一批“浙江省绿色学校(高等学校)”名单,嘉职院荣获“浙江省绿色学校(高等学校)”称号。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整体发展、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等原则,在发展规划、改革建设、宣传教育和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中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三融三全”做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改革发展全方位、融入管理服务全链条,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条件建设、行为管理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夯实绿色学校建设基础,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改善,提高师生绿色素养,逐步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学校各项能耗指标控制常年保持省内领先水平,节水节电及公共机构能源管理方面成效明显,先后荣获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浙江省2020年度节水标杆校园”等荣誉称号。
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绿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着力将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理念等绿色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宣传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线上网络教育、微信、钉钉、校园广播站等媒体资源和线下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宣传栏、文化长廊、喷绘展架、校园文化建设等载体,广泛开展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森林日、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主题宣传活动,多种渠道传播生态文明知识,使绿色文化深入人心,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师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加大生态文明课程教育革新力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师资等优势,将生态教育融入到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中,着力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课程体系,开设包括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原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等多门生态文明相关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自主编制生态文明教材读本,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融入课程设计内容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生手册中,明确规范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行为的具体要求,督促其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专题活动教育,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利用学校道德讲堂、主题班会等教育平台开展节能环保讲座、培训等特色教育活动。
三是广泛开展绿色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生态环保相关竞赛、组建节能环保类学生社团、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促使学校师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升了师生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建有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劳动实践基地、碧云农学院、嘉心菜农商学院等多个绿色实践基地,通过实践重塑了学生生态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生态理念,提升了学生的生态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使之能够在未来社会活动中践行生态发展理念。组织师生志愿者在校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环保相关公益活动,发挥对社会的辐射作用,有效促进绿色生态理念的传播。
四是鼓励师生开展绿色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师生取得多项绿色科研项目、专利和成果转化。搭建丰富多彩的绿色平台载体,通过社团、德育课程、讲座、绿色创业基地等多种途径,综合实现对学生绿色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
夯实物质条件建设,绿色理念融入改革发展全方位
学校坚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为重要建设内容,贯穿以“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设计思路,合理规划各类公共绿地和绿植搭配,凸现创意与美感,营造幽美的校园环境,有序推进新建绿色建筑和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一是开展校园品质提升规划研究。联合浙江利恩建筑规划设计院开展校园品质提升项目规划研究,优化校园功能布局,为绿色校园建设提供总体遵循。
二是实施绿化环境节点化打造。结合校园修缮项目,启动明德湖改造、公寓区绿化改造等一批校园绿化品质提升项目,合理搭配各类植物和花卉,及时开展绿化养护管理,构建由草坪、灌木、花卉等多种植物及人造景观组成的人工生态群,提高校园的植树率、绿化率。
三是推进绿色建筑改造。去年以来,对30幢宿舍楼、教学楼屋面进行了整体改造,改善校舍防水及节能保温功效。目前在建和即将立项建设的新学生公寓项目,首选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严格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并大量引入用水用电、空调控制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统,提高建筑物运营管理的整体效能。学校食堂按照绿色食堂标准对标改造,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全部采用节能环保餐饮设施设备,对油烟排放进行高效净化,合理化处置餐厨废弃物。
四是规范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四分三化要求,通过完善设施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垃圾分类网格管理,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建立垃圾分类每月检查通报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学校垃圾分类硬件建设和管理模式走在高校前列,周边多所高校前来考察交流。
五是持续普及绿色节能产品。建立绿色采购制度,办公、教学实验及科研等用能设备,无特殊情况一律使用节能型产品。节能型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空调、LED照明、绿化喷灌设备、空气源热水器、温室大棚等设施设备应用广泛。严格执行政府限塑及限制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要求,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再生水)回用,杂排水收集净化再利用、公寓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全覆盖,促使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加强行为管理建设,绿色理念融入管理服务全链条
学校在长期节水、节能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健全机构、出台办法、明确职责,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学校创建管理体系。

一是绿色学校创建纳入学校中心工作。学校将绿色学校创建重点列入“十四五”规划,制定了详实的创建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建立了从学校领导到具体责任人的管理模式,定期研究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二是完善绿色制度体系。制定出台《节约型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水电管理办法》《垃圾分类减量及校园卫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批绿色校园建设制度,有力的保障了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持续开展。

三是加强能源管理。严格按照GB/T29149要求,对校内所有用能部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均配备到位,保障一级计量及二级计量100%到位,对重点用能部位配备三级计量。重点用水用电部位定期抄报,建立完整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台账,并定期公示。每月开展节能卫生检查,对二级单位用能进行定额管理及考核激励,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二级学院年度考核。
四是推进智慧管理。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学校用电、用水监管智慧化平台建设,能源监管平台覆盖全校,智慧水务系统由一级水表、二级水表逐步拓展到三级水表,照明系统实行分时分区智能监控,逐步建成覆盖全校的绿色智慧化管理平台。加强校内污水排放、油烟排放等有毒有害排放物的监测,有序推进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服务及其他先进、特色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

(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后勤保障部 文字:王斐谦 审核:王音 主编:沈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