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赛教融合”探索《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课程建设新模式

发布人:资讯来源: 智能制造学院 发布时间:2024-03-25 16:31:52点击数量: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电路设计岗位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课程通过设计智能电子产品的方式,构建以学科竞赛题目和科研项目为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电子线路的组装调试能力、软件编程能力、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与先修课程《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相衔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到项目开发系统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后继课程《电子产品生产与工艺》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对实际项目的综合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行业相关生产、设计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情分析,从技能素养、专业能力、课程思政、综合深化4个阶段进行分层培养。教学模式采取“学—用—学”的多层次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理论课、课内实验、集中实践、开放实验、学科竞赛”的多层次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技能竞赛的标准与规范制定考核标准,设置不同难度的竞赛项目,如智能家具控制、数字电源、运动小车等。在课程中竞赛项目难度随教学的深入而递增,使学生得到多项能力的综合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在本地区的电子信息行业中,选择电子产品制作加工、电子电气产品设计等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导师熟悉学校课程,将企业产品、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与就业教育。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课程通过融入技能竞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在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赛项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并立项“基于机器视觉的焊缝智能跟踪系统研究与设计”、“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型充电桩研究与设计”等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申请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为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