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很有建树的啄木鸟,一直辛勤地忙碌为树林里的大小树木除害虫,更为一棵老松树除去了满身极为厉害的虫害而使得老松树焕发生机。有一天,啄木鸟因为自己的窝不能避风雨了,它不是考虑找树叶来重新搭一个窝,而是在老松树身上啄一个大洞来做自己的新居。这一举动遭到了同在这片森林工作的猫头鹰的反对,认为这会损害老松树。然而,啄木鸟却有它“严肃”的逻辑:“不是我,老松树根本就活不到今天。当初我为它捉了那么多虫子,现在我仅在其身上开一个小洞而己,并不是过份。”这一席振振有词的话令猫头鹰很是费解。
啄木鸟的逻辑听起来好象没有错,它的致命之处在于,它认为付出了,就一定要有回报,也就是摆不正奉献与索取的位置。
拥有啄木鸟逻辑的人很多,特别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过贡献的领导、干部,便用啄木鸟逻辑来考虑问题:我一生戎马劳碌,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贪污一点钱,受贿一点财,利用权力为亲人、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一点私利,一点也不过份。正是这种“一点也不过份”的啄木鸟逻辑的误导,很多为人民群众所称颂的领导干部逐步走上了人民的反面,以牺牲人民的利益来获取私利,以运用公共权力来为个人服务,创造个人经济效益。
啄木鸟逻辑讲究的是有回报的奉献,有私利的权力,这在我们国度里是不允许存在的。人民赋予的权力,应该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中饱私囊,寻求个人利益。俗话说得好:进了佛门,就得吃斋饭;拥有了铁嘴,就得除害虫;拥有了权力,就得为人民服务,这才是天经地道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