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内页

顶部连接

  • English

聆听非遗文化 感受竹编艺术 乌镇竹编传承大师走进我院勤禾大讲堂

发布人:资讯来源:null 发布时间:2018-03-30 16:01:16点击数量:

 

书有简,行有筏,战有箭,食有笋,卧有席,乐有笛。竹,赋予江南土地以生命的流动,记载着岁月的变迁,述说着这个地方远古的文明……328日下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镇竹编传承人、嘉兴市工艺美术大师钱利淮,走进我院勤禾大讲堂,为学子做“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专题讲座,并现场传授传统竹编手工技艺。
 
 
 
竹编艺术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结合图片展示和史料分析,钱先生将竹编文化的发展史娓娓道来。从起源的新石器时代到纹样丰富的商代,再到创制精致的宋代,数千年的发展使得竹编手艺在中国的文化舞台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竹编在历史潮流中不断发展,根据竹编不同的编织结构可分为人字编、十字编、六角编、螺旋编、绞丝编等,编织结构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表现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将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的创新竹艺产品登上历史舞台。现场展示的手包、花瓶、花篮、酒器、茶具等竹艺作品,其古朴典雅之美无不让人为之惊叹。
 
 
 
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镇竹编传承人,钱先生特别介绍了乌镇竹编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分享了自己在传承与发展竹编手工技艺的心得。钱先生表示,要汲取祖辈的匠人精神,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竹编手工技艺发扬光大,立志将更多更美的竹编艺术作品呈现给世界。他说,很多外国企业都纷纷来中国探寻竹编技艺,汲取设计灵感,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树立文化自信,承载文化担当,为传承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民间技艺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正如竹之德所言:“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日奋进;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日担当。”在场学子深受启发。
 
 
 
 
 
在嫘祖厅聆听讲座后,感兴趣的同学移步勤禾厅,跟随竹编大师现场体验竹编手工艺术。钱先生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手把手地教导学生制作果盘。在不断地尝试与摸索中,同学们完成了人生第一竹器,看到自己亲手编制的果盘,成就感满满。
   
 
        为让更多师生了解竹编艺术,传播非遗文化,宣传部同期在文化长廊推出了竹艺术展。(文/何晓梅   徐晨阳   储红艳   摄/罗皓   吴柳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