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内页

顶部连接

  • English

锻造网络安全“红船工兵” 助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嘉职院党委书记方俊良出席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并作论坛报告

发布人:资讯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04-27 16:23:03点击数量:

服务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培养“红船工兵”“红帽黑客”,助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4月24日下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方俊良应邀出席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并作主题演讲,广受与会专家、嘉宾的好评。

 

1

 

2021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方俊良作了题为《着力培养网络安全实战人才 全面助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主题演讲。他从建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背景与意义、开展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设思路三个方面,阐述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特聘邬江兴院士担任专家顾问组组长,在培养网络空间安全实战型人才等方面进行的积极实践和探索。

方俊良阐述了高职院校举办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他指出,随着数字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快速迭代升级,网络空间对抗强度的不断增加,对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还存在缺口数量较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数量不足1.5万人,而我国2020年网络安全人才缺口超过200万人,其中技术服务与研发人员最为短缺,分别占比53.02%、28.84%,这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嘉职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需要,就开展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论证,具有培养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的良好条件:

一是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学校建有软件技术(工业互联网)浙江省双高A类专业群,专任教师3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6人,博士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建有1个教育部高职院校信息安全师资培训基地、1个浙江省高职高专信息安全实训基地和1系列实战任务授权,能够满足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是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要。学校长期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紧贴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故而学生的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这正是网络安全人才的必备素养。

三是人才培养体量大。目前学校学生总数已经超过11000多人,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一届超过1500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制是三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出一支数量可观的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队伍。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开展实战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将加快推动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

 

2

 

方俊良指出,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承办地。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平台,嘉兴近几年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化改革,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作为红船旁的高职院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与技术服务。学校特聘邬江兴院士担任网络安全学院的专家顾问组组长,集聚优势资源,推动与龙头骨干企业的深度合作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高水平教学资源保障体系等方面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实战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是着力打造实战型网安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将红船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深度挖掘红船精神的育人功能,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融入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兵精神、国际视野”的“红船工兵”和“红帽黑客”。同时,紧密对接新岗位、新技术、新业态要求,牢牢抓住人才培养方案牛鼻子,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计划、改革培养方式,探索形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实战型网安人才“新模式”。

二是着力打造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样板”。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把学校办到企业、把企业引进学校”的理念,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去年与杭州安恒信息、默安科技等6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合作发展”为核心,以“专业点+企业群”合作为基础,形成了“点群协同、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典型案例。与行业企业共同探讨研究,组织编写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十四五规划”并进行专家论证;邀请合作企业联合制订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度参与到学生实践教材、教学案例的编写工作,确保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是能手”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着力打造高职院校服务网络空间安全的“新典范”。网络安全学院教师主持参与科技部、工信部、科技厅、公安厅、教育厅等相关网络空间安全项目十余项,其中研究成果获“2020年浙江省网络安全优秀案例”,研究报告获上级主管部门高度认可;并为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提供网络安全技术支撑,编写了2022杭州亚运会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规划指南;以及为区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络安全现场检查、远程渗透、等保定级等技术服务工作,受到了广泛好评。学校第一届联合培养的“亚运卫士班”学生,在校内实战化教学之余,参加到“2021年两会”网络安全专项保障工作、2021年国家护网行动、嘉兴市网信办专项保障工作和嘉兴市护网行动等重要任务,均表现出了过硬的实战素养和技术水平。

方俊良强调,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强调“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省委召开了数字化改革大会,嘉兴市将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进入2.0阶段,网安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下一步,学校将全面深化与行业企业、政府机关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高水平师资力量,优化升级实践教学软硬件设备,聚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群建设,高质量打造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嘉职模式”。

(一)健全专业方向设置,保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在现有专业基础上,以职教本科专业建设为标准,进一步建强“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在培养红蓝军基础上,规划新增“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密码技术应用”两个专业,形成“以点带面”的专业群发展合力,提升服务网络安全和数字化改革各领域、各环节的人才供给能力,为新型安全领域建设、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提供有力支持,保障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对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做实产学联合、贯通中高职一体化、探索本科联合培养教育

以三年制专科教育为基础,逐步发展产学结合型教育和本科联合培养教育。与国内著名企业、行业合作,引入实战化课程体系,实施“订单式”培养,深度对接市场需求。实施“1+1+1”产学紧密结合型基本培养模式,实施“3+3”中高职一体化联合培养模式,实施“334”中高本全体系培养模式,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骨干、职教本科为牵引,分类开展三年中职教育、三年高职教育、四年职教本科教育,逐步打造全体系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

(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一是量身定制方案培养“双师双能”型骨干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对接赋能续航工程,通过参与企业顶岗实践、对外技术服务、行业动态交流等方式提升双师素质。二是完善引育机制,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对接精英领航工程,健全柔性引进机制,通过海外研修、专题培训、国际研讨等培养路径,促进专业带头人在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精通国内外同类专业规划建设和综合协调等关键能力上的提升。三是构建层次梯队,培育结构化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按照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力量和学术后备力量四个层次构建人才梯队,根据项目化技能要求,采用“多师铸一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全力打造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较高业务水平的双师型结构化师资团队。

(四)加快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全力支撑高素质实战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

一是建立高水平协同战实训平台。利用现有的实训基地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重构,升级打造为4个基础实训基地,建设近5000平米的工业互联网攻防对抗靶场。统筹设计校内练兵中心、校外协调作战基地,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二是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坚持走实战化之路,合作共建在线精品课程,开发新形态教材,着力打造精品专业课程体系。组建以技术、教学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小组,制定课程标准,建立一套符合高职特色的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三是健全高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专业群高层互融课程”自主选修制度以及课战融合、课赛融通、课项融通、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制度。推进专业群办学质量监测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完善学生成长跟踪评价、毕业生跟踪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调研等有效机制,落实诊断与改进措施。

方俊良指出,学校将按照邬江兴院士所提出的“以打赢网络空间保卫战”为建设目标,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实战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锻造一支真正的“红帽黑客”铁军,为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作出积极的贡献。(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  /摄:赵远远  审核:李佳  主编:沈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