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南湖晚报》2014年1月7日第15版

他拍了1000多部电影,开了200多家影院,打造出最赚钱的“东方好莱坞”;他还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商,制作出《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经典电视剧;他一手捧红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等一大批影视巨星,他就是香港的影视大亨邵逸夫。今天早上,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关于邵逸夫,我们能想到的形容多是“传奇”两字。(□综合网易、中新网、新华网等 CFP供图)
行善之初
1907年,邵逸夫出生在宁波镇海的一个商户家庭。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有两个姐姐,排行老六,才有了后来的“六叔”称ν。逸夫是他的号,他希望自己能够闹中取静,æ里偷闲,安逸地度过一生。
出生在富商之家,邵逸夫从小受到家族熏陶,会做生意,也会做电影。1932年,邵逸夫出任制片和导演,执导了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把中国观众带入有声时代,之后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产邵氏电影,在香港影视业独当一面。1965年,邵逸夫成为香港无线广播公司的股东。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邵逸夫塑造了市值164亿港元的TVB电视王国,奠定了TVB在华人心中的绝对地λ。邵逸夫是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拍摄影片1000余部,为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之冠,拥有最多的影院,最高时期达200多家,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同时,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东方的好莱坞”。
有人说,邵逸夫的乐善好施与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关。1983年,邵逸夫的三哥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此时的邵逸夫睹物关情,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邵逸夫也知道,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起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
做到企业家的最高境界
邵逸夫说:“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慈善家”。1973年,66岁的邵逸夫以校董的身份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50万港元,为其兴建一座藏书3万多册的新型图书馆。这也是他的第一笔郑重其事的捐赠。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正在修建一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香港艺术中心”,邵逸夫捐赠600万港元。此举备受香港各界人士称赞,邵逸夫也因此荣任“香港艺术节大会”主席以及“香港艺术中心董事局”副主席。
对内地的捐助,邵逸夫更是不遗余力。从1987年1月开始,邵逸夫集中向内地捐款。这一年他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帮助内地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他连续19年为内地大、中、小学教育项目做大笔捐款,累计捐赠33亿港元,项目4500多个,受惠学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于故乡,邵逸夫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以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港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就资产而论,邵逸夫的财富始终在香港排九至十多名,但他在慈善公益上的贡献,只有李嘉诚、霍英东能与他相提并论。而李嘉诚、霍英东的财产又远在邵逸夫之上。
事实证明,拿出余钱资助慈善公益并不会影响资本的扩张。1985年,《信报》估算邵逸夫的资产为33亿港元。《香港政经周刊》排出的1990年度香港亿万富豪榜中,邵逸夫以85亿港元的身价名列第八λ。1994年1月,香港《资本》杂志公布1993年度香港华人百亿富豪榜,邵逸夫以120亿港元的资产名列第十九λ。2006年,邵逸夫有意出售所持“无线”(TVB)32.49%的股权,作价100亿港元。若加上邵逸夫的其他资产,估计邵逸夫的总资产逾200亿港元。
回报民众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他笃信“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据统计,20多年来,他共向内地捐赠了34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港元。该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ÿ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
2008年汶川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元。2009年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夫妇又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000万元。
邵逸夫散财无数,同样也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74年英国女王向邵逸夫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另外,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ÿ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0年,我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为邵逸夫颁发GBM勋衔。
■我们身边
四次在嘉兴捐资办学
N晚报记者 沈爱君
邵逸夫的慈善之举惠及全国,嘉兴也不例外,“逸夫学校”和“逸夫¥”同样为众多嘉兴市民所知。记者今天早上从嘉兴市教育局和相关学校获悉了很多邵逸夫的感人事迹。
1992年,邵逸夫在秀洲区王江泾镇的双桥村捐资50万港元,王江泾镇逸夫小学因此诞生。同样在1992年,因为浙江受到水灾,邵逸夫向浙江捐献了3000万港元,用于修建受到水灾破坏的农村小学,其中就有50万港元的爱心款用到了嘉善逸夫小学——当时的校名是汾玉乡中心小学。1999年,陶庄镇和汾玉乡合并为陶庄镇,师生们为了感谢邵逸夫,就把校名修改为嘉善县逸夫小学。1993年,邵逸夫又捐资80万港元给当时的嘉兴农校,建起了漂亮的教学¥。嘉兴农校后来升级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又从原来的市区大新·搬迁到了市中环南·,师生们为了铭记邵逸夫的义举,专门把新校区里一幢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命名为“逸夫¥”。1996年,邵逸夫又向λ于大运河畔崇福古镇的桐乡市第五中学捐资80万港元,在该校助建了一幢2000平方米的实验¥,1997年,学校更名为桐乡市邵逸夫中学。
电子版链接:http://nhwb.cnjxol.com/html/2014-01/07/content_690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