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南湖晚报》2013年5月19日第1版
N晚报记者 徐佩 N通讯员 陈斌 沈鹏
本报讯 连日的雨水,搅得人心烦意乱。昨天上午,雨水依旧,市民老王却惬意地漫步在市区可持续发展公园内,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沿路风光,感受生态之美。记者了解到,5月12日至18日是第22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这次的主题是“推进城市节水,保护水系生态”,老王参加的漫步绿道活动正是市节水办组织的其中一项活动。
雨水也能“变废为宝”
可持续发展公园在哪儿?在参加昨天的活动之前,老王从来没有听说过。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这个公园就在凌公塘路上,与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之间隔着一条云东路。
节水和绿道有啥关系?不少市民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市节水办节水科科长熊志远介绍,可持续发展公园的建设运用了LID低影响开发模式,市民可以通过漫步绿道,现场感受雨水也是“宝”,而开发利用雨水也是一种重要的节水途径。
“LID低影响开发模式就是根据道路、建筑物及雨水排放口的不同情况,通过设置植草浅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卵石渠等,让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后再排入河道。”市治水办规划处工程师王贤萍说,由于工业发展、汽车尾气等因素,我市的雨水污染情况较严重,相关检测数据显示,初期雨水均为劣五类水,“嘉兴的LID低影响开发模式是走在前列的,接下来会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这项工作,目标是把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下降30%。”
在进行现场解说时,王贤萍还告诉活动参与者,对雨水进行科学调蓄、处理,一方面能减轻雨水对河道造成的污染,削减下游城市的防洪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变废为宝”,储存起来浇灌绿化,助力城市节水。
“学院派”的节水主张
记者从市节水办了解到,我市一些单位、小区已经在进行雨水回用,并通过这一节水措施“尝到了甜头”——每年能节约不少水费。
“我们学校有近4000平方米的苗圃、23万平方米的草坪,这些绿化的灌溉从来不用自来水!”说起学校的节水主张,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后勤设备处的张海平十分自豪,他说,学校教学区和宿舍区都有收集雨水的渠道,而校内的景观湖则是绝佳的蓄水池,“我们学校的苗圃每年灌溉用水有4万多吨,草坪每年的灌溉用水约有11万吨,具体每年能节约多少水费没算过,但数字肯定是比较大的!”
张海平告诉记者,为了让近万名学生养成节水习惯,学校每个月都会对1911间学生寝室“抄水表”,“每人每个月的用水额度是3吨,超额就得自付水费。从执行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自觉节约用水,一旦发现用水超量的,我们会通过贴纸条等方式提醒他们。”
节水“小事”你做了吗?
“我们老年人主要是心疼水费,能重复利用的尽量重复利用,洗手的水用脸盆接了冲马桶,淘米、洗菜的水用来浇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市民知道应该节约用水,但付诸实际行动的仍以老年人为主,家住市区文贤小区的金许娥阿姨告诉记者,子女并不接受她的节水行为,觉得她“多此一举”,“6岁的孙子还经常要开水龙头玩水,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记者了解到,地处江南水乡的嘉兴是一个水质性兼水源性缺水的城市,城市节水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这些举手之劳的节水“小事”你做到了吗?参加会议后,随身带走只喝过一两口的矿泉水;放热水洗澡时,用水桶接住先流出的冷水;公共场所有滴漏现象,伸手拧紧水龙头。
电子版链接:http://nhwb.cnjxol.com/html/2013-05/19/content_635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