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内页

顶部连接

  • English

对接区域产业 优化专业布局 集成优质资源——嘉职院依托集团化办学构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机制

发布人:资讯来源:null 发布时间:2012-06-07 08:34:47点击数量:

         文章来源:《浙江教育报》2012年6月7日第2版

        沈建根 赵远远 汀兰
 
        不久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嘉职院” )2011级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乌镇订单班的学生可以把实训课堂搬到国家5A级风景区,该院还与乌镇旅游股份公司联合推出“酒店管理”双元制学历教育,直接对乌镇景区酒店从业人员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学历教育。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倪阿毛表示,作为嘉兴欣禾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公司完全有能力、有责任支持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轮岗、顶岗实习,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在嘉职院,这样的合作并非个别现象。
        集团化办学助推产学对接
        在欣禾职教集团的框架下,职业院校与企业、产业园区和行业的产学合作面日趋广泛,程度日趋深化,由原来院校与单个企业的合作走向与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相对接,与整个产业园区进行合作,前景广阔。
        像与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办“厂中校”一样,嘉兴欣禾职教集团扎实推进专业群对接特色产业群试点工作,启动了隆聚餐饮集团校区、嘉兴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校区、正原电器有限公司校区等一批“厂中校”建设项目。除了办“厂中校”,嘉兴欣禾职教集团还进行“校中厂”与引企入校的实践与探索,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把澳杰进出口公司引入校内,与学院联合开展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法集团在校内成立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引入嘉兴市恒特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工程检测人才的培养;此外,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还与30多家紧密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
        近两月,嘉职院喜事连连。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顺丰有限公司校区和苏宁有限公司校区两个“厂中校”揭牌成立;嘉职院代表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和嘉兴科技城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一起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信息专业人才;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校区签约成立,作为实施这一教育的牵头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在专业设置上日趋集聚,目前这个省级特色专业紧紧围绕嘉兴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为嘉兴旅游业量身打造以“江南水乡古镇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王牌,并在课程设置上嵌入江南水乡文化概论等课程,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通过这些合作,集团成员单位的专业教师在服务企业中充实教学内涵、教学案例,使得教学更加“有血有肉”,让学生“喜欢学、学得会,用得上”。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工作,交流、沟通,也推进了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合建工作站的实践探索不仅优化了专业群课程,还引发了教师对专业设置和专业群集聚的新思考。
        集团化运作形成对接合作平台
        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是专业主动适应社会的强大动力,而形成良性循环运行机制的实质在于调动学校、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和政府的积极性,协调运作、形成合力。
         在我国职业教育从“大改革、大发展”走向“质量提高”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存在一系列瓶颈制约因素,如“需求信息”不灵、“社会参与”不足、专业建设“评价标准”不明等突出问题。专业建设如何坚持以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学生发展的两大需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建立起主动适应的机制?
         2010年初,嘉职院主动牵手9家中职、7家行业协会、67家行业龙头企业等,组建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走上了集团化办学之路。作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各成员单位立足于嘉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集团运行机制,切实履行成员职责和义务,致力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作为加强区域内校政、校企、校际、校所之间联系、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在“自主参与、相互协商”的原则下,集聚区域内重点职业院校、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骨干企业、有关行业协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加,制订了集团章程,建立了集团指导委员会、理事会等组织机构,为集团建设运行与集团化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集团体现“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为依托”的特点,下设机电、信息、创意设计等12个专业群产学合作分会,作为集团作用发挥的基础性组织,集聚同一产业链内上、中、下游企业与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研究机构、专业性行业协会,建立各分会工作机构,形成产业链与专业群的对接合作平台。
        在动力机制、决策机制、调控机制、在信息传导机制方面,集团都做了多方努力。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重点,采取行业企业参与指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和院校自主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调控的主要对象是供求调节和专业建设质量控制,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并以微观调控为主,使专业建设既能充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提供的发展条件,又能贴紧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变化的速度和标的,从而使职业教育的供求与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市场与政策的双重调控达到最佳的均衡。学校加强与社会经济部门、用人单位、人才市场、毕业生以及第三方机构的联络与沟通,构建一个反馈及时、灵敏、准确、全面的信息传导机制,使决策和运行有可靠与便捷的信息支持。
        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军一认为,作为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嘉职院率先作出尝试,紧紧依托集团化办学,深化政校企合作,在化解各种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起融教育性、职业性、行业性于一体的,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主要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合作共同体。
        构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机制
        以嘉职院为龙头的嘉兴欣禾职教集团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动态地组合,引发了职业教育的积极效应。  
        嘉职院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打通专业建设“主动适应”通道。先说一个典型的实例。嘉职院以现有纺织服装类专业为基础,主动对接嘉兴毛衫产业。在毛衫产业的集聚中心——濮院毛衫城建立了专业群与产业对接的工作站,将毛衫设计、生产和营销引入专业群教学内容,以服装专业为基础,增设服装设计毛衫方向。与区域特色产业的对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县领导多次到工作站视察、指导;市政府、桐乡毛针织产业管委会逐年加大投入,支持学院专业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这并非个例。学院遵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教学发展规划》,确定以“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群类之间相互支撑的专业群体布局结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明确对接产业,将30多个专业整合成与区域产业对接的12个专业群;统筹整体发展与重点建设专业,划分群体“核心专业”、“优势专业” 和“培育专业”,重点保证“核心专业”的基础建设,大力加强“优势专业”品牌建设,积极扶持“培育专业”特色建设;确立以专业群布局专业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的职业联系和资源共享为纽带,加强群内专业整合。鼓励专业群开展以“群平台、宽口径、活方向”课程结构改革,实施“在内涵发展基础上拓宽专业群平台,在专业方向发展基础上开设新增专业”的发展方式,柔性组合教学专业,集聚打造品牌专业。
        创建集团化办学机制,驱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动力。政府组建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参与的指导委员会,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通道和政策形成机制;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把准了专业服务产业的方向;政府、行业企业与院校一起共建专业实践场所和专业课程,共同组建专兼职师资团队,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院校面向产业开展定才培养,有效为行业提供了急需人才,提高了服务能力。
        2011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嘉政办发〔2011〕67号文件《关于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60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市属职业院校产学合作和职教集团建设运行”,并通过“新专业建设补助、兼职教师教学补助、实习损耗补助、基地建设补助”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架构“五维联动”机制,激发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内部活力。围绕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管理等五个维度,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设指导文件和鼓励政策。一是鼓励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如结合行业生产特点和教学活动要求,安排教学时段、重组教学内容,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紧密型方向发展。二是推行“突出一条主线、融合二个系统、递进三层能力”的课程体系,明确学院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结构,有效地指导了全院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架构,力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达到了新的水平。三是以“整体架构、系统推进、突出实践、培育团队”为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全面实施专业教师“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的“四个一”工程,保证了专业教师下企业的常态化;实施“攀登工程”、“培育工程”、“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行动”等,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完善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成立“嘉兴市首席技师工作室”,推进“双素质、双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四是以“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为目标,以“长期订单”为利益结合点,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园区和企业 “厂中校”。五是引入行业企业兼职督导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和结果的质量评价,引导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业内人士认为,嘉职院依托集团化办学构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机制的实践探索必将对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