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教育与职业》2012年04月上 第10期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位于东海之滨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市区南湖之畔,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就业创业环境。曾被原国家教委授予“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国家农业部评为“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农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多年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以“四个一”工程建设专业技能强的教学团队、依托职教集团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上了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
内涵发展之一
“四个一”工程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文/杨志刚 赵远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嘉职院”)青年教师蒙冉菊自从与嘉兴卅拾秋制衣有限公司结对后,越发感受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读了将近20年的书,在学校当了5年教师,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但都是在黑板上开机器。走进企业后才发现,理论要与实际对接还会碰到很多问题。要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与时代脱节,教师必须对相关行业的动向及发展趋势了如指掌。”
结对企业师傅之后,蒙冉菊再给学生讲授针织设计课程时,一改先前的教学方法,而是拿出模型,展示羊毛衫设计技术关键环节的照片,还播放羊毛衫生产现场的视频。课堂上,学生们听得兴致盎然。“到了企业后才感觉到自己的技能不足。”蒙冉菊坦言,经过锻炼,现在她不仅了解到企业一线最新的流行款式,能够熟练操作各种针织机械,还为自己找到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
像蒙冉菊一样,目前嘉职院有239名教师“真刀真枪”地到企业顶岗实践,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收获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不少教师表示,通过深入企业、深入生产服务一线,他们把准了行业的脉搏,了解了企业的需求。
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越来越“地方化”的趋势下,诸多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之“高”不在于层次,而在于学生技能之高,更在于“双师”素质之高。而让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联系一家企业、做一项课题、结对一个师傅、带一批学生”,是嘉职院推出的一项新举措,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上成效显著,“四个一”工程也成为学院的响亮品牌。
考评指挥棒转向实践经历
“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学生就业有门、身怀绝技,关键是加强实践性教学,而前提是教师要有过硬的本领。如果教师只是从学校到学校,只能从书本到书本,下不到实践中去,或者只能从毕业生口里、从企业人员那里间接地了解企业需求,或者即使下到了企业也是绕着走,走马观花搞搞调研和观摩,那就永远隔了一层,抓不住实质。”嘉职院单胜道院长指出, “四个一”工程就是要让老师“接地气”,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激发创新的火花。
通过下企业或行业锻炼,每位专业教师带着“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的任务,有目的地实施“四个一”工程。“四个一”工程以共赢理论为基石,是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学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建立“四个一”工程相关者的合理期望,并由项目相关者共同参与制订详细的、现实的项目计划,同时通过项目计划进行严格的项目风险控制来达到共赢的目的。结合共赢理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对“四个一”工程开展制订了一套执行计划。
“联一企”要求每位专业教师以自身专业及承担的课程为业务背景,联系一个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度的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品牌产品、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等信息,与企业合作建设相应专业校外挂牌实训基地,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需求,为校企开展多方面、多领域合作提供信息保障。
“做一项” 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安排一定时间,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教学要求,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相关项目或课题研究、或对同类企业行业进行专题调研分析等,以加强对行业、企业的认识和实际服务能力。以给企业提供服务为基础,增进与企业人员的协作,取得企业信任,融入企业团队,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通道。
“结一师” 要求每位专业教师与所联系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实践专家”结成“对子”。通过结对和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将结对“实践专家”聘为学院兼职教师,并录入学院兼职教师队伍人才库,同时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吸引和安排其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在“实践专家”聘为兼职教师任课期间,由结对专业教师负责对其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指导,帮助其完成教学计划、教案等的准备工作。
“带一批” 要求每位专业教师每年要带领(组织)一批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确保专业实践教学的落实,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和论文,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教师要完成并上交顶岗实习计划、指导记录、考勤、成绩评定、总结等相关材料。
嘉职院副院长章康龙说:“学院把是否经历过企业实践锻炼这一项,作为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考评的必备条件和硬指标,为了使‘四个一’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学院不仅详细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还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业务档案,并从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随着学院考核指挥棒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工学结合。机电与汽车分院王道宏教授原本是嘉兴市老牌企业原嘉兴冶金机械厂的高级技术人员,在企业有14年一线工作经验。即便如此,在学校开展“四个一”工程后,他积极深入企业再“淬火”,完成了“节能厨灶的研制”等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专利产品“电动执行器”还被应用到奥运场馆上。
制定配套制度 确保“四个一”落实
为确保“四个一”工程的切实执行,嘉职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制定项目计划跟踪表,同时根据共赢理论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在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项目进展的风险因素及其特点进行识别。制定了“四个一”工程的具体操作办法、经费管理和考核办法。
在具体操作上,各专业教师要在每学期期末向教研室递交下学期(或暑假期间)参加“四个一”工程的计划安排表。专业教师每年累计下企业时间不少于1个月(“双肩挑”教师每年累计下企业时间不少于15天)。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小组人数应在6人以上且生均时间不少于5天。经教研室审核同意汇总后交分院审批(一个企业不得超过2位教师为主要联系人),分院将审批结果汇总后分别交人事处、教务处备案;分院为每位参与教师建立“四个一”工程业务档案,为教师积累过程材料。计划批准后,教师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教师每次下企业前要告知分院,若有变动,必须向分院说明。教研室定期组织 “四个一”工程专题交流、研究活动。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过程记录(日志)。学院、分院两级督导及教务处、人事处、科技与产学合作处不定期督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在企业期间的工作情况,确保“四个一”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做好督查记录,将督查结果作为处室审核与考核的依据。在年度考核前,教师及时向教研室递交“四个一”活动总结、过程记录材料及企业出具的证明。
在经费管理上,“四个一”工程中企业向教师或学院支付的报酬或者研究项目经费,由企业全额转入学院账户。为鼓励教师开展“四个一”工程,企业转入的经费属于工作报酬的,5000元及以下部分学院收取5%管理费,5000元以上部分收取8%管理费,其余发放给教师本人。属于横向科研等项目经费的,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在考核上,由分院年度考核组负责考核,人事处、教务处、科技与产学合作处、督导室负责审核,学院审定。考核结果分A、B、C三档,分别对应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结果与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挂钩,考核不合格者,教学业绩考核不得进入A、B档。对考核优秀的,学院给予适当奖励。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在省、市专业技术带头人、职称晋升、攀登工程、培育工程、访问学者等人才培养、荣誉评比等方面优先推荐。2009年起,学院评审的专业带头人、名师、教坛新秀等必须具有累计半年以上的企业或工程实践经验。
“四个一”工程成效凸显
2010和2011年度,共计239名教师参加了“四个一”工程,结对333名校外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实践专家”,参与专业调研分析、横向课题、技术开发、校企联合实训教材开发等412个项目,累计带领7000多人次学生进入企业行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实现校外挂牌实习基地188个,其中紧密型基地36个。 以 “四个一”工程为基础,嘉职院在师资团队建设上取得突出成效:
专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 专任教师专业技能显著提升,提升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校内专任教学团队。而且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承担了嘉兴市香溢大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工作;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承担了第十四届省运会开幕式招待晚宴服务工作。
“首席技师驻校工作制度” 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学校积极建设兼职教师驻校的长效机制,探索出“首席技师驻校工作制度”,并构建了多元化企业兼职教师聘请的长效机制。邀请首席技师参与职业教育项目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业教材开发、专业实习指导,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首席技师驻校工作制度”使学校始终能够聘到站在技术最前沿、技能对接、胜任教学岗位要求的兼职教师。另外,学校还注重对兼职教师职业教学能力的培训,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精细化管理,采取兼职教师培训培养制度,让教学能手言传身教,使兼职教师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评价考核机制健全完善 嘉职院坚持“自我评价与学院考核相结合”“院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淡化评价结果的管理功能。将“四个一”工程的实施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考评也作为教师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纳入评价、考核和奖罚体系之中。
内涵发展之二
依托职教集团 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文/巢新冬 王道宏 李玉清
当前,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变革,积极探索,于2009年牵头,联合中职学校、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87家成员单位组建了融教育性、职业性、行业性于一体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教集团产学合作平台,将“对接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以“三重对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调整、培养方案对接职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技术标准)为切入口,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
按职业发展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依托,融入市场,服务市场,拓展市场,把当地产业结构和行业人才需求作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体框架的依据,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目标。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调整时,遵循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设定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架构课程体系,把双证书获取作为毕业要求,以产学结合作为课程开发基本途径,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在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即就业岗位( 群) 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分析就业岗位( 群) 所需的职业能力,明确岗位的业务范围、工作任务和素质要求。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一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生成的规律性,突破单门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实践导向、内容序化的职业发展知识系统和职业技能实践系统,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学院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发展能力设置通识素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形成学生职业发展知识体系,同时将认识实习、课程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践、社会实践贯穿于课程体系,形成由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技术岗位标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结合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为标准,根据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学院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分析,在明确所面向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按照岗位能力中的技能点设置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与职业任务过程结合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典型零件、典型设计案例、生产工艺、管理方案等为教学载体和教学案例,构建教学项目。例如:《机械零部件设计》课程以企业实际项目设计为背景,科学设置实训项目,选择较常见的并具有典型性的内燃机、设计螺旋千斤顶、齿轮泵、带式输送机为教学载体,设置了5个项目。
教学方法与工作情景结合 如在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中,以企业真实产品项目为载体,选取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案,运用任务驱动、竞赛创业激励、角色扮演、小组拓展与现场教学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沟通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淘宝平台与买买乐平台等,实现企业真实产品的网上销售与服务,让学生在学与做中训练各项能力。同时重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参与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
考核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 以职业能力高低为标准,构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相吻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双证书获取为毕业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让社会、企业参与考核评价,形成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校企共育技能人才,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共育技能人才是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科学发展的关键抓手。学院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三种有效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校企联姻,产教结合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依托职教集团管理分会,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提出了“任务并行、行为并行、时间并行、身份并行”的“工学并行”产学全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学习与认知实践、学习与企业工作同步进行。第一学期末与企业结对,第二学期选择结对企业的产品开店、进行网页制作等,第三学期为结对企业建设网站并进行维护等,第四学期进行网店(网站)内容编辑、运营管理与网络营销推广,第五学期负责客户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布置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并行,学生学习行为过程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并行,学生校内实践与企业顶岗实践的时间并行,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的并行。
“订单式”教育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管理分会与五芳斋集团联合办学,开设“五芳斋订单班”,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订单式”培养充分贯彻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对落实企业用人标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化解毕业生供需矛盾、实现学生的优质就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维立体”式教学模式 把传统的文化课堂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密切结合,学生所学理论和掌握技能融为一体。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组织教学团队,专任教师通过引导教学法对学生的工艺设计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兼职教师在工艺设计与加工经验方面给予指导。实现教学场所的多元化,从普通教室向“一体化教室—金工实训室—企业现场”转变。实现教具的多元化,由传统的黑板向“多媒体、白板、实物展品、仿真资料”转变。形成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培养为一体的“做中学”教学模式。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借助职教集团,大力拖进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实践教学体系,全力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