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文化与旅游学院

“韵味思政,教学一体”——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人:资讯来源: 文化与旅游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12 18:29:04点击数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讲话体现出“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教学”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深层内涵,为我国教育事业、思政课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更推动了思政课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思政教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因此,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将思政教育赋予“韵味”?本文将围绕“韵味思政,教学一体”,结合高校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探讨其现状、重要性及实现途径。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本理论的教育,但这种教育缺乏韵味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同时,由于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各种干扰,价值观出现偏差。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的现状

当前,虽然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教育存在脱节现象:一些高校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专业课程,如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配合。这使得学生难以将两者相互融合,影响学习效果。

2.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够灵活: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陈旧,缺乏创新和吸引力。这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不高,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3.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一些教师对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有效地将两者相互融合。这需要高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促进专业发展: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使大学语文等专业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感。同时,可以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使专业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3.推动教育改革: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推动这种融合,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途径

其一,加强政策支持: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完善的制度安排和监督评价机制,确保这种融合的有效实施。在思政课程中增加中华经典文化的内容,如古代哲学、道德经、论语等经典著作的选读和解析。同时,可以开设专门的中华经典文化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其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科研支持,提高思政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加强思政教师的中华文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影响力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接受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其三,深化课程建设,通过创新课程内容、学科交叉、教材建设等方式,融合课程思政与中华传统文化。

1.创新课程内容:在思政课程中增加中华经典文化的内容,如古代哲学、道德经、论语等经典著作的选读和解析。同时,可以开设专门的中华经典文化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科交叉:在学科设置上注重交叉融合,将中华经典文化与各学科有机结合。例如,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增加中华文化的相关课程,实现全学科的中华文化渗透。正如孔子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教材建设:编写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思政教材,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四,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讲座、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要注重更新教育内容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其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广中华经典文化。例如,可以举办传统文化节、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是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因此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其六,重视网络平台的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教育平台。例如,可以开设线上课程、论坛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传播中华经典文化,扩大其影响力。

其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对于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至关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其八,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成果纳入思政教育考核体系中。通过评价体系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和实践。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是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同时也可以对融合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论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是古今文化的碰撞,更是教与学的结合。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师者“诲人不倦”,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方式,有机融合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学子才能“学而不厌”,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