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文化与旅游学院

【嘉职带你看专业】系列之财务管理专业

发布人:蓝烈煌资讯来源:null 发布时间:2017-04-11 14:13:34点击数量:

财务管理专业:“岗证课一体化”培养模式让你掌控企业资金运作

 

财务管理是企业生存、壮大的法宝

在我们身边,不时会有企业注册成立、发展壮大、上市等,这些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为了满足沿海发达地区众多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2008年我院在原来工商管理(理财理税方向)的基础上申报了财务管理专业。

 

实施“岗证课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财政部原《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担任会计机构的负责,以及从事会计业务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今年虽然对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否需要还不明确,但随着财务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从事财务工作的门槛会逐渐提高。同时我们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更具有竞争实力,鼓励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生报考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

2009年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开始探索基于工学结合“岗证课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主要是将证书知识和岗位知识融入到课程知识中。        从构建“岗证课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将证书知识按工作过程重组     确立工学结合“岗证课一体化”学习情景     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图六)实施“岗证课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之后,不仅逐步提高了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证通过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据麦可思调查,2013届财务管理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达76%。政府和职业教育专家对我们的“岗证课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肯定。该培养模式有关的成果、论文分别荣获嘉兴市政府颁布的嘉兴市市属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会学术交流征文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为了更好地将“岗证课一体化”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我们引企入校,建成“嘉兴博润会计事务有限公司嘉职院工作站”、“圆通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中心”,建成的“校中厂”不仅承担我们教学计划中的岗前综合训练,而且吸收一部分学生为公司兼职员工,其模式不仅得到学生认可,还获得第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拥有一支团结、进取、创新的教师团队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占90%,高级职称占45%,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2人、省教坛新秀1人、市属级优秀教师2人。我们是一支团结、进取、创新的教师团队。近年来我们不仅将国家最新财经法规政策、会计准则引入课程,还对课堂教学开展改革,开展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辛勤耕耘,努力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近年来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会计技能、民生民意杯统计调查竞赛和全国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竞赛等获得好成绩。

 

 

 

 

 

 

我们的目标——学生满意、社会满意

 

我是来自财务152班的裴家彬,对于我而言学财务就像是过日子,他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高中到现在越深入学习就越觉得越有趣。专业老师的授课将以“教”为主转变以“学”为主,让我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我是来自财务152班的赵椰华,我们的专业课程不仅培养我们辨证思维、经济业务的识别判断能力,还给了我们实践操作演练的机会,进校一年多,我觉得自己收获满满。财务管理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来校任课,不仅授课内容紧跟政策变化,还让学生感知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不仅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专业技能竞赛,例如点钞、小键盘录入、会计分岗、财会信息化、企业沙盘模拟经营等竞赛。

 

 

社会是检验人才的权威机构,我们的毕业生怎么样,下面听听来自我们毕业生的心声。

 

我是嘉职院2010届工商管理(理财理税方向)毕业生,2010年进入慕容控股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七年来的表现得到公司领导肯定,现为主办会计助理职位,今天的成绩与母校的培养培育分不开,嘉职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仅教会我做事,还教会我做人,引导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高考学子们,希望嘉职院的财务管理专业老师也能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

 

我是嘉职院2009届工商管理(理财理税方向)的毕业生曾冬芳,当初报考嘉职院就是看中嘉兴地理位置,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回老家衢州,而是留在嘉兴工作,因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上几年的工作经验,2011年创办嘉兴宇瑞会计事务有限公司,我们公司不仅承接了150多家的业务,还与母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承担专业岗前综合实训纳税申报实习模块,当然,我们公司也会向学弟学妹提供实习机会,录用表现优异的学弟学妹。

高考学子们,欢迎你们报考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会相遇在课堂!

图、文:李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