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勤之歌 弘扬禾之魂
——嘉职院打造“勤禾”文化品牌之路
高校是文化重镇,文化是校园之魂。高校校园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文化建设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系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职院校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提升的今天,作为学校灵魂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日益凸显。先进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深层次的潜移默化功能,同时还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及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校园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中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院党委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站在制订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结合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在对现有规划严密组织实施的同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促进了校园文化与学院目标的相互协调发展,获得社会各界和校内师生的一致好评。事实证明,我们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路径。
一、打造“勤禾”文化品牌的宗旨目标、依据、思路与内容
我院是一所拥有60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和后来联合办学的嘉兴丝绸工业学校,正是这种“禾农春秋”和“嘉丝岁月”的协奏奠定了学院的特质与优势,同时也决定了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以“勤禾”精神为基调的必然性。
宗旨目标:打造“勤禾”校园文化品牌,旨在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职业精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创业精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以德为先”的学习精神。
以此全面推进产学全程合作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学习型职业人才和“创业型、创新型”这“两创”人才为目标,通过打造“勤禾”文化品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吴越文化和“红船精神”有机融入其中,影响、熏陶学生,使之践行“厚德、真知、强能”的院训和“思危思进、自强自立”的院风。
依据:首先,校园核心文化要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文化的地域性。历史上的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称号,它有着6000年的江南文化底蕴,是孕育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种稻为业,嘉兴由此得名“禾城”。唐宋以来,勤劳勇敢聪慧的嘉兴人即在境内大规模治水营田,扩大耕地,兴建海塘,制御潮患,逐步建成塘浦圩田系统,遍布锦绣田园,留下“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美名。嘉兴“禾”与“丝”的地域产出特征,男耕女织、耕读传家的田园经济生活方式,崇文厚德、秀慧工巧、善良守礼、温和朴实、勤于劳动的禾风古韵,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要传承嘉禾民风,打造“勤禾”文化品牌,就必须如农夫遍尝稼穑之苦一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
其次,校园文化要与师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文化的针对性。我院大多数学生来自浙江省内,他们与这片土地及其文化积淀有着天然的联系。以当地的文化资源来教育学生,会产生其他教材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高职院校对学生重在培养其动手操作和职业能力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勤学苦练、知行合一,如此方能育天下之英才,以解民生之多艰。对教师而言,针对部分教师职业心态中存在的浮躁、繁杂、肤浅等负面心绪,也要求教师弘扬“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职业精神,要求他们敬业、勤业、创业、乐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再次,校园文化要与学院办学历史相传承,体现文化的延续性。纵观嘉职院的历史,从其前身嘉兴农校最初的30亩简易粗陋的破庙堂到如今的占地830亩的现代化校园,从创办初期师生不足百人到现在的接近万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发扬自加压力、艰苦奋斗的自强作风;破除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发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作风;破除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浮夸思想,发扬勇于实践、讲求实效的实干作风。因此,“勤禾”精神的凝炼要与学院教职工多年来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吃苦耐劳、扎根教学的创业创新传统相传承。
思路:我院确立以“勤泽禾魂”为总纲,即以“禾”为底蕴,以“勤”为核心;以弘扬四种精神(职业精神、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学习精神)为四目;以打造人文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常规化、制度化建设为抓手,赋予“勤禾”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嘉兴职业教育的人文精神,着力打造适合我院办学特点的、特色明显的、易于识别与传播的、师生喜闻乐见的“勤禾”校园文化品牌。
内容:校园文化主要涵盖三个大方面:(1)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的精神文化;(2)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等构成的制度文化;(3)由大学的物理空间、设施等构成的环境文化。细化起来又可以分为:器物文化、仪典文化、规约文化、关系文化、精神文化5个组成部分。其中,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上,我院从2008年起以“五个一”为抓手:演好一出戏——“勤禾”春秋季学术报告月,唱响一支歌——《“勤禾”之歌》,办好一个节——“勤禾”技能文化节,搭好一个台——“勤禾”论坛,树好一面旗——“勤禾”志愿服务队。而“勤禾”大讲堂和“勤禾论坛”两大集体学习系列讲座又是文化宣讲、掀起头脑风暴的舞台,同时也是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通过这些举措使“勤禾”文化常规化、制度化、品牌化。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传承“勤禾”精神需要构建平台,创新文化载体,为此我们进行了四个层面的策划与实施,通过“四个结合”来打造“勤禾”文化品牌,弘扬创业创新精神。
(一)把打造“勤禾”文化品牌与营造育人环境相结合,营造“勤禾”文化的教育力
随着学院二期工程第三教学楼的顺利施工,桂园、桃园、李园等十个生态园的建成,校园硬件建设接近尾声。校园的“洁绿亮美”工程进一步完善,自然环境进一步美化,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功能,每一个园都围绕“勤禾”思想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来鞭策师生。
与此同时,学院人文环境氛围日渐浓厚。我们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从校园的整体设计、建筑风格、楼层、道路命名等方面使师生能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校园内的嘉兴名人馆、校史陈列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英语角、宣传栏等均以“勤禾”来命名,校园内的雕塑则紧紧围绕院训、院风、教风、学风来塑造。“勤禾”文化长廊上通过展出“三八”妇女节、嘉兴籍院士、嘉兴风俗文物等专展来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学生在此学习的自豪感。此外,文化长廊上还定期展出学生自己的园林规划设计、动漫艺术设计和书画诗歌作品,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每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嘉兴博物馆也“走”进嘉职院,在文化长廊上展出嘉兴的古建筑、古民居,展现嘉兴文化发展史,对学生了解嘉兴、热爱嘉兴和以后的建设嘉兴起到极好的启蒙作用。“勤禾”文化长廊通过与嘉兴市科协、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展出,很好地实现校内校外文化资源的融合。
此外,学院还谱就嘉职院院歌——《“勤禾”之歌》,“悠悠禾风,化作雨露阳光,将莘莘学子默默,默默滋养。琅琅书声,融进,融进波光敛影,奋发图强的追梦人,在这里扬帆起航。多少辈的积淀,多少代传承,吴越文化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啊!嘉职院人;嘉职院人;思危思进,自立自强。思危思进,自立自强。
‘勤禾’的精神,美名远扬……”我院通过组建“勤禾”合唱团,在大型纪念性晚会、节日庆典、开学与毕业典礼等仪式上合唱雄浑激昂的院歌,来增强学院“勤禾”文化在师生心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把打造“勤禾”文化品牌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发挥“勤禾”文化的创造力
我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围绕“勤禾”文化品牌建设的主题活动,如技能节、文化节、艺术节、社团节、报告会、演讲赛、辩论赛等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使得品牌建设与学生素质拓展有机结合,从德、才、能三方面锤炼学生。如为倡导奉献和服务精神,学院开展“感动嘉职院——寻找身边的榜样”十佳大学生评选等活动,学生自发组织“勤禾”皓鹰义工服务队,定期去未成年人救助站和养老院看望儿童和孤寡老人,在十四届省运会和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巡游展中,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为鼓励学生学好技能,启发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学院组织学生参与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暨全国“昆山杯”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与企业合办“绮园杯”围巾设计大赛、染整技术大赛、种子质量检测、艺术插花和动物外科手术、农机具修理、机械数控、程序设计、CAD制图和计算机网络竞赛等各类技能比赛;为激发学生的才华,学院还组织诗歌朗诵、演讲辩论、T台走秀、心力PK大赛和校园歌手等各类才艺大比拼。此外,学院积极融入地方文化,组织“勤禾”排舞队,为举办端午民俗文化节与五芳斋集团共同组建的“勤禾”龙舟队。这些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探索的信心、实际动手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三)把打造“勤禾”文化品牌与校风建设相结合,夯实“勤禾”文化的内驱力
校风建设主抓老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对于教师,学院大力倡导“爱生敬业、绝知躬行”的教风,对学生则倡导“尊师互助、博学笃行”的学风,两个“行”字从两个层面凸显了“勤禾”精神以“勤”为核心。
为提高我院各级干部领导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我院党委设置“勤禾论坛•相约506”,对全院中层及助理以上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使之成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的有效载体,也是培育“勤禾”校园文化品牌的一次生动实践。论坛通过聘请党校、高校、党政机关的专家学者、领导来论坛讲学,努力把论坛办成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课堂”,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学堂”,开阔党员干部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启迪智慧火花的窗口。目前论坛已举办《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民族宗教问题》、《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新八大现象》和《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等4讲。
为提高师资力量,加强学术交流,培育尊重学术、尊重专业的浓厚氛围,我院每年开展“勤禾”春秋季学术报告月活动,各个分院轮流主办,活动以“攀登”工程与“培育”工程人员及院重点课程建设负责人为主要报告人,分两阶段依次展开,期间还聘请中科院教授来我院讲学。与之相应,我院还组建嘉兴市首个高校科协,并组建学术评议委员会,试行“学术评议,行政采纳制”,学术评议委员会主任由各分院专业教师来担任,而分院行政领导却做起了科研事务和教学事务秘书。
为砥砺学生勤钻研、肯吃苦、勇创新的学风,我院举办“勤禾”大讲堂,由院领导轮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与示范创建等内容教育。同时,我院还举办业余党校培训班,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深化党性教育,着力打造“红船旁的高职院校”。此外,我院创新思想政治课教育模式,在学生公寓建立学生思政教育中心,使党建工作进入学生公寓。通过这三级网络实施教育,要求学生笃学多思、知行合一,营造善教乐学的和谐氛围,促进了校风建设。
(四)把打造“勤禾”文化品牌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强化“勤禾”文化的整合力
为拓展办学资源,打造真实职场环境,深入实践“勤禾”文化理念,我院围绕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集团办学战略。今年初,在嘉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牵头组建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组建由87个会员单位组成的12个专业分会,整合高职院校、研究院所、行业、企业资源,建立了19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共育共培、服务互惠互利的教学改革,实行专业定位与岗位需求,课程开发与岗位要求,教学实习与岗位工作对接,探索以工作任务确定学习任务,以工作环境配置学习环境,以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改革。把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建“订单班”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积结合,营造工学结合的职场文化,使教学做一体化,把企业引进学校,把车间办在课堂。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启示
(一)“勤禾”文化品牌深入人心,为师生喜闻乐见
经过嘉职院院报“校园文化”专栏、校园网和“勤禾”大讲堂的强力宣传,“勤禾”文化底蕴、激励精神、学习榜样在全院日渐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学院教职员工服务学生的意识不断增强,由学生投票选出的文明满意窗口也不断增多。
(二)“勤禾”文化建设发挥了强大的育人励志功能
一是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在“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创业精神的激励和熏陶下,学院已形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不尚空谈、重在实干的教师队伍。通过启动“攀登”工程、“培育”工程和“四个一工程”,教师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二是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学院通过“勤禾”大讲堂、业余党校和学生公寓思政中心建设,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勤禾先锋”为主线的创先争优活动,仅今年上半年便新发展学生党员438人,学院业余党校被列为“省级基层党校示范点”。通过把“勤禾”文化与“红船精神”相融合,着力打造“红船旁的高职院校”。我院省级精品课程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把教学课堂搬到红船上,开展“看一次展览,瞻仰一次革命红船,听一次党课,举办一次入党宣誓,观一次专题片,开一次心得交流会”等“六个一”活动,教育效果显著,受到《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
三是学生素质、职业技能得到长足进步。学生毕业时“双证书”的取得率达到95.3%,全面提升了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数十名学生先后在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中华杯服装设计大赛、舜宇杯程序设计大赛、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全国地掷球青年锦标赛等赛事中获得30多个一、二等奖项。近几年全市性大型活动中,学院“勤禾”志愿服务队担当先锋,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学院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园正常运行,并成为嘉兴市科创中心“大学生创业苗圃”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我院学生申报2010年度校内大学生科技类研究项目14个,教职工组建的“勤禾”排舞队荣获嘉兴市职工排舞比赛金奖。在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上,我院代表队摘得女子小金属双人赛冠军,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冠军,在网球、羽毛球、木球等项目比赛中也喜获佳绩。今年3月下旬,我院学生金新新代表学院首次入围“2010国际旅游小姐浙江省总决赛十佳”。勤能、尚能的氛围在学院各个角落生根开花。
(三)“勤禾”文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以“勤禾”精神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我院整合教育资源,将35个专业按照专业群进行集约,构建以专业群为基础的校内实习基地框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重点建设保障专业群核心课程和与职业门类、技术领域相对接的职场化基地,以较宽入口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的可迁移性,使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有了“勤”于动手实践的平台。目前,我院拥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如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共44个。
今年初,我院组建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实施集团化办学战略,围绕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实施人才培养“1+N”模式创新,与多家企业组建订单班,比如学院今年同五芳斋集团举办“五芳斋世博订单班”,与创正防爆电器有限公司组建“创正机电班”,并设立“创正”爱心奖学金,与嘉欣丝绸集团签约组建“丝绸订单班”,并设立“顺昌帮困基金”。仅今年上半年便签约组建订单班4个,有效地实现了“勤禾”文化品牌与地方企业文化的融合。